东台市润美蚕丝被厂
蚕丝被
花开富贵别桑蚕丝蚕丝被3斤厚空调被

品牌润美季节春秋
填充物蚕丝适用对象成人
适用人数双人尺寸规格200*230
适合床尺寸2.0m被子面料丝绸
被子重量2.1-3斤是否提供加工定制

行业执行标准: 标准代号gb/t 24252-2009 fz/t43016-2003

一床好被子,是一辈子的事!每天8小时0距离接触,怎能随随便便!!

商场销售,厂家需要层层区域代理,场地费,宣传费,需要卖出厂价的3倍以上才可以盈利

填充物:富安特级桑蚕丝(5a上茧)(如有掺假,假一罚百)

含量:99%- 检验口:60cm被芯面料:全棉亮丝大提花

净丝3斤

包装:华美礼品包 +高密度无纺布袋 双重包装

花开富贵我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之一,代表了人们对美满幸福生活、富有和高贵的向往。

为什么说富安特级桑蚕丝被可以养颜护肤?

1 :优质的桑蚕丝97%都是蛋白质,您盖的是一条全蛋白的被子

2:优质的桑蚕丝蛋白中含有大量的丝氨基酸,丝肽,呵护您的柔美肌肤。

润美是蚕丝被生产厂家,也是蚕茧原料供应商,我们以实惠的价格为您提供的丝被

企业文化

2008年3月5日下午,来自总书记故乡的江苏省东台市富安茧丝绸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卢克松受到胡锦涛总书记亲切接见。

卢克松,一个家民的后代,凭着对农村、农业、农民的深切感情,带领着千百户农户靠养蚕走上富裕之路,他本人,先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、全国人大代表,成为中国茧丝绸协会五人专家小组成员,他创造的一系列先进的养蚕技术,不仅富了乡亲,而且漂洋过海。

卢克松,这位从泥土上成长起来的土专家,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?

四年前,中国科协专门出书介绍,作为撰稿人,同样被他的事迹深深感染。




茧都春蚕
——记全国劳模、“蚕茧大王”卢克松

文/张仁干

引题

被誉为“中华茧都”的江苏省东台市富安镇,座落在功彪史册的范公堤畔。
往来成古今,沧海变桑田。汹涌的黄海浪淘已退却至一百多里以东的新海堤下,宋代名相范仲淹在东台西溪任盐官时带领百姓修筑的揠海大堤,成为贯穿南北的204国道的主干线;在这片浸泡过海水、泪水和汗水的土地上发展起来的栽桑养蚕业,不仅成为富裕当地百姓的一项实实在在的产业,而且引领着中国茧丝绸行业发展潮流――
自1990年起,富安镇蚕茧总产量连续十四年蝉联全国乡镇之冠、蚕茧质量;全镇七万多农户加盟“蚕农合作社”,靠栽桑养蚕走上致富路;
江苏富安茧丝绸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成为一个资产过亿元,年产优质蚕茧9万担、白厂丝1000吨,年销售达3亿元的重点龙头企业;
富安,成为全国蚕茧收购的价格“晴雨表”,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“公司+农户”的“富安模式”多次受到温家宝等党和国家有关领导的高度肯定,并在全国推广。
创造这一奇迹的人,“蚕茧大王”、江苏富安茧丝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、总经理卢克松,被推选为全国蚕茧收烘专家组副组长、江苏省丝绸学会副会长,并多次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、全国劳动模范。

上篇 蚕之缘


一顶草帽,一辆自行车,老百姓亲昵地称他为“蚕老子”。30多年前的一次偶然有机会,年轻的农家子弟卢克松放弃了乡村医生的职业,痴迷上了养蚕。医病不如医穷。他用自己不懈的努力为乡亲们找到了一条致富路。他始终坚定着这样的信念:任何事情只要认认真真地做,就一定能够做好


1948年12月,卢克松出生在江苏省东台市富安镇东郊的通榆村(现称富宝村)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。这个村离集镇十五公里,由于土地贫脊,交通不便,是当地出了名的穷村。
卢克松在兄妹5人中排行老二,也是家中读书Zui多的一个。为了摘掉三代不识字的文盲帽子,父辈们东借西凑,想方设法让他读完了初中。
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月,饥饿、贫穷伴随着卢克松的青少年时代。1954年,苏北地区发大水,农作物颗粒无收,别说一日三顿饭,就是用来充饥的小麦麸汤也喝不饱。为了让卢克松安心读书,父亲骑车到几百里外的宝应县城买回一些耦,切成5寸长的耦段,煮熟了让他带到学校当午饭。饥饿难忍的他常常在上学的途中就吃完了,饿着肚子听课的卢克松实在支撑不下去,下午只好提前请假回家,让祖母煮一碗菜粥聊以充饥。
落后、贫穷,农村的苦难生活在卢克松幼小的心灵中打下深刻的烙印。怎样才能让农民致富,改变重复了数百年的生活方式?读书之余,卢克松徜徉在古范公堤上,年轻的卢克松常常高声吟诵着范仲淹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的千古名句,一种要为老百姓干一点事的豪情激荡着年轻的胸膛。
在那样的年代,有着无数像卢克松这样的年轻人,他们胸怀各种理想。但是,理想不仅需要在精神世界中放飞,更需要在现实世界中追逐。在理想与现实之间,卢克松冷静地寻找着自己的人生楔入点。
初中毕业后,卢克松听从“不为名相,便为名医”的古训,按照父亲的意愿,经过培训学习,回村当起了一名医生。风里来雨里去,为邻里乡亲治病。人生来吃五谷杂粮,哪有不生病的?生病的人毕竟不多,但穷的人可多了。那年月村医也靠记工分拿钱,但一个工值多少钱?也就四角多钱一个工日,而有的村,年终结算时一个工只有二角多钱。农村里见不到一幢楼房,住的大多是茅草屋土墙,能用砖头砌墙的人家都很少。
严峻的现实让卢克松感觉到,家乡首要的不是治病而是“治”穷。一次偶然的机会,卢克松作出了人生中第一个惊人之举--弃医从“桑”。..............

展开全文